李燕林

当前位置:首页  > 名老中医工作室  > 李燕林  > 名医风采

老中医李文庆:一家三代四人从医传承医者情怀

发布人: 更新时间:2020-11-23

日前,在西区大信新家园小区,记者见到了老中医李文庆,已经88岁的他头脑清晰,仍在给不时登门的群众把脉看病。近年来,随着“李文庆中医传承工作室”在市中医院挂牌,《李文庆中医临床经典医案实录》出版,这个三代从医的家庭在中山和河南两地传为美谈。


▲李文庆(左一)父子。

88岁行医60余载,为邻居看病经常不收钱

今年88岁的李文庆是河南信阳市人,是当地医院的一名全科中医师,至今从医已经60余载,从当地医院退休后,他仍心系群众,给登门求诊的左邻右舍看病。今年,他来到中山定居,不时还有老家和中山两地的人找他看病。

“我有2个儿子,2个女儿,可惜的是只有大儿子李燕林学医,他现在是市中医院肾内科的医生,儿媳李惠敏是市博爱医院的一名中医师。让我欣慰的是,孙女现在也考上了广东省中医院中医风湿科的硕士研究生,现在我们一家人有四个人从医,我一生从事的中医事业后继有人了。”李文庆高兴地对记者说。

儿子李燕林说,小时候经常看到父亲治病救人,父亲每天从医院下班后,就会主动帮左邻右舍看病,记得那时有个邻居腰椎受伤动不了,父亲给他做针灸治疗,一直做了好几个月,直到他能下床行走。那时候很多人家庭经济条件都不太好,父亲给村里的人看病从不收钱。父亲在医院上班,家里靠母亲一个人种地,为了感谢父亲帮忙看病,每到农忙秋收时节,总是有好多邻居免费帮他们家种水稻、收割小麦。

“每次放学回到家,我们很少有功夫和父亲说上话,因为总是不停地有人来家里找父亲看病,父亲忙着给人针灸、开药方,经常要忙到很晚。遇到年老体弱的病人走不了路的,家属来家里说一声,父亲马上背上药箱登门去给别人看病。”李燕林说,小时候他们姐弟四人从未上过医院,发烧感冒后,都是父亲在家给他们针灸开药方。他有一个小学同学患了水肿病,家长找到父亲后,也是父亲帮他治疗直到痊愈。

“父亲在我们当地很受人尊敬,我们村里的人生了病都是第一个先找他,有很多人经常带着自家的鲜鸡蛋和菜登门感谢,这种朴实和谐的医患关系,让我从小就感受到当一名医生的神圣与伟大,也直接影响了我的职业选择。”李燕林说,父亲一生对中医事业的初心与坚守,更是对他影响至深。他曾问过父亲,为什么要干这一行?父亲回答,自己家庭出身穷苦,希望多为穷人做点事。



儿子孙女接力走上从医道路,传承医者家风

受父亲影响,儿子李燕林高中毕业时,填报的第一志愿就是医学专业,后来他从河南中医药大学毕业,如愿成为了一名医生,今年55岁的他已经从医33年了。

“医生的工作很忙,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病房里,平时我很少有机会回老家看望父亲。”李燕林说,四年前他回了趟老家,已经80多岁的父亲还在为乡邻看病,他看到家里有很多父亲开过的中医处方,父亲一生忙于诊务,无暇把他的中医经验整理著书,如果就这样遗失了很可惜,他决定帮父亲整理这些临床医案,也许能供后来者学习。

回到中山后,李燕林就帮父亲申报了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传承课题,没想到很快就顺利通过,省中医药管理局划拨资金10万元,市中医院划拨12万元,出了这本《李文庆中医临床经典医案实录》,受到很多中医同行的欢迎。同时,“李文庆中医传承工作室”也在市中医院挂牌,为一些临床医生提供中医研究和诊治参考。

和大多中医世家一样,父亲一生行医救人影响了李燕林,李燕林又在用自己的医德医风影响着女儿,“我和爱人都是医生,工作都比较忙,女儿小时候没人带,就经常到医院来,我给人看病,她就在旁边坐着。我们在家谈的话题也都是病人,家里的藏书也大都是医学方面的书籍,受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女儿高中毕业时,自己决定选择从医,填报了医学专业,我们都很欣慰。”李燕林说,女儿上了医学院后,每次寒暑假回到中山,就跟着他到医院查房,他坐门诊时女儿就跟着抄药方。

李燕林的女儿今年24岁,去年保送上研究生,还获得国家奖学金,现在正在读中医风湿科的硕士研究生,“前段时间女儿把她写的一篇中医论文发给爷爷,请爷爷修改,爷爷戴上老花镜一字一句地帮她改了好几个晚上。后来女儿拿到修改后的论文,感叹地说老一辈中医就是治学严谨,理论和实践都很强,这也是她今后要学习的地方。”李燕林说。

李燕林几年前曾获“广东省名中医”称号,这些年他一边从医一边带教学生,“作为一名医生永远学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你的专业才会越来越精,不会漏诊和误诊一个病人。”李燕林这样要求自己。

现在的李燕林在医院遇到疑难病例时,回家会向父亲请教,父子俩经常为一个中医处方讨论一个晚上。在这个中医四口之家,这样的传承仍在继续。

◆中山日报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提交成功,待审核后显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