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文化建设  > 中医知识

栀子豉汤类方

发布人:蔡敏珊 更新时间:2021-07-20

原创 赖海标 赖海标经方医学工作室 


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栀子豉汤类方共有8方,包括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栀子厚朴汤、枳实栀子豉汤、栀子干姜汤、栀子柏皮汤和栀子大黄汤。其中栀子豉汤是基础方,其余七方均是在其基础上加减而成的。


1.栀子豉汤

本方先后见于《伤寒论》76条、77条、78条、221条:

76条:“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侬,栀子豉汤主之。”77条:“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78条:“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221条:“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侬,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

伤寒表邪未解,误汗误下后,邪热内陷,热郁胸膈,出现身热心烦,虚烦不得眠,或心中懊侬,反复颠倒,或心中窒,或心中结痛,舌红苔微黄,脉数等症,治宜清宣郁热,除烦透邪。方中栀子味苦性寒,泄热除烦,降中有宣;香豉体清气寒,升散调中,宣中有降,二药相合,共奏清热除烦之功。栀子豉汤证正气不虚,所谓“虚热”,是指内陷之热未与有形之邪相结。

栀子豉汤主治阳明表证,清·王旭高认为:“太阳之表证当温散,阳明之表证当清泄;葛根汤治太阳传入阳明之表而无汗者,桂枝加葛根汤治太阳传入阳明之表而有汗者;升麻葛根汤治阳明自病之表而无汗者,栀豉汤治阳明自病之表而有汗者。”

2.栀子甘草豉汤

见于《伤寒论》76条:“……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本方有清宣郁热,益气和中的功效,主治热扰胸膈证伴有少气乏力者。栀子豉汤证是虚热内扰,正气不虚;栀子甘草豉汤证是在栀子豉汤证基础上,兼有神疲、短气等气虚证,故加炙甘草以补中气。

3.栀子生姜豉汤

见于《伤寒论》76条:“……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本方有清宣郁热,和胃止呕的功效,主治热扰胸膈证伴有胃气上逆者。栀子豉汤证无呕吐,栀子生姜鼓汤是在栀子豉汤证基础上,兼有恶心呕吐等胃气上逆证。

4. 栀子厚朴汤

见于《伤寒论》79条:“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本方由栀子、厚朴、枳实组成,可以看作是栀子豉汤与小承气汤化裁的合方,有清热除烦,消痞宽中的功效,主治胸腹郁热证。

著名经方名家黄煌教授,用半夏厚朴汤合栀子厚朴汤,再加上连翘、黄芩,创立“八味除烦汤”:栀子、厚朴、枳实、黄芩、连翘、半夏、茯苓、苏梗,对消除焦虑,改善睡眠,特别是治疗春天的夜汗身热效果显著。如果合并有尿黄尿痛者,可加六一散;合并有心下痞痛者,可加黄连。

5. 枳实栀子豉汤

本方见于《伤寒论》393条:“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本方是栀子豉汤加重香豉用量,再加枳实组成,有清热除烦,宽中行气的功效,主治热扰胸膈兼气滞证。杜新亮教授认为,栀子厚朴汤与枳实栀子豉汤都可治疗阳明胃热气滞证或热扰胸腹证,栀子厚朴汤清热与宽中作用相比较,重在宽中,次在清热,故病以胃脘或腹胀满而热为主要特征;枳实栀子豉汤清热与行气作用相比较,重在清热,次在行气,故病以胃脘灼热而胀满为主要特征。可见二方证,一重宽中,一重清热。

6.栀子干姜汤

本方见于《伤寒论》80条:“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本方即栀子豉汤去香豉加干姜而成,寒温并用,清上温下,为治疗上热下寒证的基础方剂。方中栀子苦寒,清胸膈烦热,干姜辛热,温中焦脾寒,用于膈热脾寒之证。

7.栀子柏皮汤

本方见于《伤寒论》261条:“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 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主治肝胆湿热发黄证。吴谦在《医宗金鉴》中对本方有精到论述:“伤寒身黄发热,无表里证者。伤寒身黄发热,若有无汗之表,以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汗之;若有成实之里,以茵陈蒿汤下之;今外无可汗表证,内无可下里证,惟有黄热,宜以栀子柏皮汤清之可也。”

8.栀子大黄汤

本方见于《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酒黄疸,心中懊侬,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本条论述了酒疸热重于湿的证治。酒黄疸,又称酒疸,为嗜酒过度,湿热蕴胃,熏蒸肌肤而发黄,类似于现在的酒精性肝炎。栀子大黄汤由栀子、香豉、大黄、枳实四药组成,可以看作是茵陈蒿汤和枳实栀子豉汤加减而成,有清利湿热,泻火除烦的功效。临床上,栀子大黄汤并非只能治酒黄疸,只要属于热重于湿的的黄疸,皆可以考虑应用,正如赵以德在《金匮玉函经二注》中所述:“《伤寒论》阳明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侬者,身必发黄,是知热甚于内者,皆能成是病,非独酒也。”




温馨提示:本公众号文章旨在学术探讨与学术交流,不建议直接使用文中治疗方法,如需使用应咨询医生为好,谢谢理解和支持!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提交成功,待审核后显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