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
发布人:
更新时间:2017-06-27
要健康,就要预防疾病,所谓“上工治未病”。预防疾病最重要的要增强体质,强健体魄,懂得养生之道。《素问 上古天真论》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缪灿铭先生根据中医理论及自己多年的亲身实践,归纳总结出以下几条养生之道:遵循自然,顺应四时;饮食有节,谨和五味;起居有常,劳逸适度;调摄精神,和调情志;
遵循自然,顺应四时
简而言之,即“春防风,夏防暑,长夏防湿,秋防燥,冬防寒”。对于岭南地区的人来说,最重要的防暑防湿。因岭南气候潮湿闷热,且持续时间长,故而空凋冷饮成为人们喜爱之品,可是空凋冷饮直接伤及阳气,湿邪亦伤阳气,当阳气内伤,不通外达,则四肢血脉流通不畅,加之湿热之邪外袭,易成生疾病。
饮食有节,谨和五味
合理科学的饮食应该是日常生活中养生的重要内容。《养生录》中提及养生“六宜”,即食宜早些、食宜暖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缓些、食宜软些,这是日常生活中饮食保健的基本原则。而且应做到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不过饥过饱、过寒过热、过食膏粱厚味、辛辣醇酒等。
起居有常,劳逸适度
所谓起居有常即是指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应有统一性。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不应随意打破人体正常的生物钟,从而保证人体神经体液及内分泌功能正常发挥。经常而适度地进行体育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脑细胞的代谢,有助于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稳定的情绪。另外运动与休息结合,不可过劳过逸。对于中老人而言,有氧运动如太极拳、慢跑、游泳、快步走等均能达到有效锻炼的目的。
调摄精神,和调情志
《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何来” 。所谓养体在动,养心在静。心静的宗旨是“无我”。不要把“我”看得太重,人便不会有烦扰。所谓“庸人自扰”。很多烦恼都是自找的。将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会缺少自信,过多注重外在的东西会失去自我,正因为人们把“我”看得太重反而会迷失真正的“自我”。所以应以平和的心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以积极的心态去充实自己的大脑、实现自己的理想,以自信的脚步走向美好的明天才是我们养心的最好方法。
最后将养生之道总结成简单易行的64字:
养生在动,养心在静,起居有时,饮食有节,
人到中年,少肉多菜,低盐低糖,少食脂肪,
适应四时,调节身体,天冷添衣,天热防暑,
因人选项,散步慢跑,心情舒畅,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