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心脾两虚、气滞血瘀)
发布人:蔡敏珊
更新时间:2018-03-03
王某某,男,43岁,初诊:2016-5-23
主诉:心悸、乏力9小时,伴CRT-D电击2次
初诊:患者2009年曾因室性心动过速行单腔ICD安装术,术后患者心功能逐渐下降,全心扩大,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2014年12月在我院行CRT-D安装术。术后病情尚稳定。9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乏力,并出现电击2次。遂再次收住院,治疗上予利尿、控制心率、预防心律失常、营养心肌、护胃等处理。经过2天治疗,患者诉心悸、疲倦、乏力,伴有上腹部胀痛,间中伴巅顶头痛,睡眠差,小便量多清长,大便3天1次。舌质紫黯,苔薄白,脉沉。检查:T.36.5℃,P.62次/分,R.18次/分,BP.109/78mmHg。心界扩大,心率62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辅助检查:心电图:1.窦性心动过速 2.室内阻滞 3.心电轴右偏4.缺血型ST-T改变。心脏彩超:心脏普遍性增大,室壁运动普遍减弱,扩张型心肌病待排。二尖瓣关闭不全(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轻度)。左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测值降低,心脏射血分数13%,每搏输出量50ml,心输出量3.0L/min。中医诊断:心悸(心脾两虚、气滞血瘀);西医诊断:扩张型心肌病 室性心动过速CRT-D安装术后 心功能3级。
此乃患病日久,心阳不振,脾失健运,肝郁气滞,气滞血瘀,瘀久化热。中药拟温阳健脾,行气活血之法,拟方如下:
法夏10g 茯苓20g 炙甘草10g 桂枝10g
川芎10g 党参20g 白术15g 吴茱萸5g
黄连5g 厚朴10g 枳实15g 丹参10g
上方加水800ml,煎至200ml,温服,日1剂。连服5剂。
二诊:患者精神好,口舌干燥,头痛、上腹部不适明显缓解,心悸、疲倦、乏力稍好转,口干多饮,舌暗淡,苔薄白,脉沉较前有力。有耗伤阴液表现,中药原方去丹参、白术,加养阴生津之品,石斛10g、天花粉10g。3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患者精神好转,口舌干燥改善,诸症皆有缓解,舌脉象同前,改党参为西洋参清热滋阴,白芍敛阴调肝,拟方如下:
法夏10g 茯苓20g 炙甘草10g 桂枝10g
川芎10g 西洋参15g 吴茱萸5g 黄连5g
厚朴10g 枳实15g 石斛15g 花粉15g
白芍10g
上方加水800ml,煎至200ml,温服,日1剂。连服10剂。
病情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门诊守上方调理善后。
按:扩张型心肌病属祖国医学之“喘证”、“心悸”、“水肿”等范畴。扩张性心肌病的病机多为本虚标实之证,心之阳气 ( 或兼心阴、心血) 亏虚为本,瘀血、水湿、痰饮为标。心气虚是病理基础,血瘀是中心病理环节,痰饮和水湿是主要病理产物。
此证心脾两虚、气滞血瘀,有化热之象,用苓桂术甘汤温阳利水,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加行气枳实、厚朴,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化,方中川芎既走气分,又行血分,乃血中气药,入肝经,起行气开郁,活血止痛之效。二诊出现口舌干燥,口干多饮,热化津液,故加养阴生津之品石斛、花粉。三诊加强益气养阴之力改用西洋参,而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