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失眠的定义和危害: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竞争性制度使人们告别懒惰、放弃悠闲,为事业前途、奉老育后奔波,各式压力如房贷、车贷、工作和生活压力让越来越多的人出现睡眠障碍,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也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工作和生活。
睡眠虽然并不能说是一个重病,但其对身体的危害很严重,那种失眠导致的精神疲乏,神不守舍,烦躁焦虑,苦不堪言实在不是当事者不能体验的。
中医古代称失眠为不寐。其病名首见于《难经•四十六难》。认为老人“卧而不寐”,是因为“气血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
《内经》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中医认为是阴阳失衡,导致阴阳失调,使人机能处于亢奋状态,从而睡不着。
人体正常睡眠的维持有赖于阴阳消长顺乎节律。《灵枢•寒热病》曰:“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灵枢•口问》言:“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若在平旦之后仍然阴不出阳,则会导致嗜睡,而在日暮之后仍然阳不入阴,则会导致失眠。阴阳失交是失眠的基本病机。不寐,即一般所谓“失眠”,是因为阳不入阴所引起的经常不易入寐为特征的病证。轻者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人寐。
201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认为失眠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二、失眠的分类:失眠按病因可划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1.原发性失眠通常缺少明确病因,或在排除可能引起失眠的病因后仍遗留失眠症状,主要包括心理生理性失眠、特发性失眠和主观性失眠三种类型。原发性失眠的诊断缺乏特异性指标,主要是一种排除性诊断。当可能引起失眠的病因被排除或治愈以后,仍遗留失眠症状时即可考虑为原发性失眠。
另外从时间上失眠可以分为三类,前提是有主观上睡眠不足的感觉。一是短暂性失眠。通常是持续几天;二是短期性失眠,通常持续两到三周;三是慢性失眠(每周至少有3个晚上失眠),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或更多。
就是说,在上述时间区间经常出现失眠的情况,依据持续时间多长来决定失眠属性。
失眠的主观标准(临床标准)为: (1)主诉睡眠生理功能障碍; (2)白天疲乏力、头胀、头昏等症状系由睡眠障碍干拢所致; (3)仅有睡眠量减少而无白日不适(短睡眠者)不视为失眠。
失眠的客观标准是根据仪器测量睡眠时间来判断: (1)睡眠潜伏期延长(长于30分钟); (2)实际睡眠时间减少(每夜不足6小时半);觉醒时间增多(每夜超过30分钟)。客观标准必须与主观标准配合应用。
三、失眠的症状:
答:失眠有入睡困难,甚至昼夜难眠,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入睡,浅睡、白天萎靡不振,四肢无力,反应迟钝、工作效率低、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失眠绝非睡不着那么简单的,它会带来人体各系统功能失调.
四、失眠的原因:精神紧张、兴奋、抑郁、恐惧、焦虑、烦闷等精神因素常可引起失眠;经济、工作、学习压力过重,环境、噪音、光和空气污染等,社会环境因素是另一重要原因;晚餐过饱、尤其是睡前浓咖啡、浓茶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也会造成失眠。有些明显外来压力导致的失眠,具有短时限的特点,外界因素一消失(亲人离世,债务压迫、工作突击),失眠也就消失;当所有客观因素排除了,就要考虑是原发性失眠了,中医认为此时主要是暗耗心脾所致。
焦虑是导致失眠的原因之一,反过来对失眠症患者而言,是否有潜在患焦虑症的风险?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患上精神疾病,最常见的如失眠症、焦虑症和抑郁症,轻度的影响自身情绪,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自杀,著名影星张国荣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1.失眠的表现:入睡困难、处于浅睡眠、早醒、睡眠质量低下、睡眠时间明显减少。会引起心烦易乱、疲乏无力,甚至以头痛、多梦、多汗、记忆力减退,还可诱发一些身体潜在的疾病,比如高血压、脑血管硬化等心血管系统疾病。
2.焦虑症状表现:惊恐不安、胸闷、窒息、心慌心悸、肌肉紧张和疼痛、收缩性或挤压性头痛。症状表现:惊恐不安、胸闷、窒息、心慌心悸、肌肉紧张和疼痛、收缩性或挤压性头痛。其中失眠是焦虑的前驱及常有的症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在世界范围内有三分之一的人有睡眠问题,80%~90%的焦虑症或抑郁症患者都存在失眠问题。
五、中医对失眠的治疗优势和治法:
1.首先,西医对失眠没有根治办法,大多采取的是对症,即服药则能睡眠,不服药则故态复萌。常用安定类药物,需长服维持。
中医认为失眠由心肾不交、脾胃不和、肝火扰心、心脾两虚所致。无论虚实,阴阳失调是失眠的关键病机所在。
经验上,失眠分虚实,急性发病者,属实证居多,不外肝火痰热;超过三个月者,虚证居多,不外心脾两虚,可作为大原则划分。
张景岳《景岳全书•不寐》较全面地归纳和总结了不寐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施治方法,“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广由营气之不足耳”
2.辨证要点:
(1).辨脏腑失眠的主要病位在心,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神不守舍而失眠,但与肝、胆、脾、胃、肾的阴阳气血失调相关。如急躁易怒而失眠,多为肝火内扰;遇事易惊,多梦易醒,多为心胆气虚;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失眠,多为脾虚不运,心神失养;嗳腐吞酸,脘腹胀满而失眠,多为胃腑宿食,心神被扰;胸闷,头重目眩,多为痰热内扰心神;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失眠,多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心神不安等。
(2).辨虚实失眠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临床特点为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多因脾失运化,肝失藏血,肾失藏精所致。实证为火盛扰心,临床特点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多因心火亢盛或肝郁化火所致。
3.失眠分型和方剂:汉•张仲景在《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中曰:“少阴病,……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中云:“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伤寒论》76条: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不寐的治疗,应着重在内脏的调治。如调补心脾、滋阴降火、益气宁神、和胃化痰等。
从中医角度看,失眠基本为五种类型:
一:肝郁化火:多由恼怒烦闷而生,表现为少寐,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以疏肝解郁,清热安神为治疗原则。 常用龙胆泻肝汤
二:痰热内扰:常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恣食肥甘生冷、或嗜酒成癖,导致肠胃受热,痰热上扰。表现为不寐、头重、胸闷、心烦、嗳气、吞酸、不思饮食,苔黄腻,脉滑数。以清热化痰为主。常用温胆汤
三:阴虚火旺:多因身体虚精亏,纵欲过度,遗精,使肾阴耗竭,心火独亢,表现为心烦不寐,五心烦热,耳鸣健忘,舌红,脉细数。以滋阴降火为主。 常用黄连阿胶汤
四:心脾两虚:由于年迈体虚,劳心伤神或久病大病之后,引起气虚血亏,表现为多梦易醒,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黄色少华,舌淡苔溥,脉细弱。以健脾养心,养血安神为主。
五:心胆气虚:由于突然受惊,或耳闻巨响,目?异物,或涉险临危,表现为噩梦惊扰,夜寐易醒,胆怯心悸,遇事易惊,舌淡脉细弦。以安神定志汤,益气安神为主。
就本人经验来看,辨证分型方面不要太庞杂,先做大分类。长期失眠多数心脾两虚,短期失眠多数肝火痰热,用温胆汤酸枣仁汤栀子豉汤化裁治疗;长期失眠才是主要调理方向,从这个角度看,心脾两虚是失眠主因。治疗用归脾汤效果很好,但必须持续调理一到三个月以上,后期可采取膏方服用,方便。如果是短期失眠,要防止想慢性失眠转化,要处理好精神方面和生活方面的诱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