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名老中医工作室  > 李旭  > 名医研究  > 学术思想

关于“寸口”脉

发布人: 更新时间:2018-01-23
寸口又称“气口”,“脉口”,在脉诊中是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脉诊区。其理由在于“寸口”脉检查起来比较方便,该处动脉搏动也比较表浅,动脉的大小也较适中。
“寸口”何以能诊察病症呢?《素问·五藏别论》说:“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府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这是从“胃”与“肺”的生理功能与“寸口”相联系来认识的。胃受纳水谷精微之气,由脾上输于肺,“肺朝百脉”而致于全身各脏府。寸口属手太阴肺络,故能间接反映五脏六府的机能状态和病理变化。
《内经》把两手“寸口”脉分成三部分,分别以候不同脏府或部位,《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尺内两旁,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这种以左右寸口三部分候脏腑的方法,与后世《脉经》、《濒湖脉学》等大同小异,这里不作详细比较。值得指出的是,这种以寸口配属脏腑的脉诊法,在《内经》中本身就很难找出多少理论依据,虽然目前仍有部份学者认为有一定临床价值,但同样也找不出多少有说服力的理论和资料可以证明。近代有不少人对此持怀疑或否定态度。清·周学霆说:“心脉不必定拘左寸”,“肺脉不必定拘右寸”,因而他主张“五脏之脉分,五脏之部不可分”,敢于一反数千年之定论,对于我们研究脉法,实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提交成功,待审核后显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