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痰饮
发布人:
更新时间:2019-06-24
“痰饮”又称淡饮或流饮。尤记当年杨百弗老师讲课时,就是说为淡饮。笔者另外一位老师朱曾柏先生,长期从事因痰饮所致疾病的研究,为我国著名的痰证学专家。按照中医学理论,痰饮亦可称为淡饮,是由于体内脏腑机能失调,导致水液的局部或全身性积聚,为痰饮之病。后人谓“稠浊为痰,清稀为饮”,合称为痰饮。前面所述,人体水液代谢与肺、脾、肾三脏,三焦、膀胱两腑关系密切,尤以肺、脾有直接关系。前人有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痰”尚有“外痰”与“内痰”之分。一般而言,能经口咳出或咯出的呼吸道分泌物,称为外痰,如寒痰、热痰、燥痰等。而某些因内部其它脏腑器官病变停聚于体内的病理性产物,如顽痰、痰火、痰核、痰湿。部分“痰饮”称为“内痰”,形成并停留于局部,可产生许多复杂的病证,故有“怪病多属于痰”的说法。结合现代病理生理学的角度去认识,中医学所说的“痰饮”或“淡饮”,主要是由于体内器官的炎症渗出物。其次为某些脏器的功能严重失调,导致水液漏出。例如心功能不全时可导致肺郁血甚至肺水肿;肝功能不全,门脉高压可导致肝腹水;肾功能不全可导致全身性水潴留。还有其它一些较少见的病证,例如严重的营养缺失可形成低蛋白水肿,甲状腺机能减退可导致粘液性水肿等。上述这些病证可能与中医所说的广义的痰饮病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