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名老中医工作室  > 李旭  > 名医研究  > 学术思想

论五脉应象与微、甚、独、兼

发布人: 更新时间:2018-06-29
五脏之病变各有其所主的症候,五脏之气各有其所主之脉象,《内经》称为“五脉应象”。《素问·宣明五气论》说:“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在脉诊中,五脉尚须与微、甚、独、兼四个方面相结合进行分析。
关于脉之微、甚,《内经》以“五脏六变”来说明,所谓六变,即五脏之脉各有缓,急、大、小、滑、涩六种主要的变化,此六变脉中,又有微与甚的不同。《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调其脉之缓,急、小、大、滑、涩,而病变定矣。……凡此六者,有微有甚。”又说:“心脉急甚者为瘛疭,微急为心痛引背,食不下。缓甚为狂笑;微缓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时唾血。大甚为喉吤;微大为心痹引背,善泪出。小甚为善哕,微小为消瘅。滑甚为善渴;微滑为心疝引脐,小腹鸣。涩甚为瘖;微涩为血溢,维厥,耳鸣,颠疾”(其余四脏从略)。就是以“五脉应象”为基础,结合六变与微甚来认识不同脉象与病变关系。 
脉之所谓“独”,除后世一般指某一种脉象单独出现之外,在《内经》中实有另一种意义。《素问·三部九候论》说:“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当九侯(指全身三部九侯)中某一候,单独出现上述异常脉象,可按其脉诊出现的部位,来判断病变所在。这种诊“独”脉的方法,《内经》称为“七诊”。
关于兼脉,指两种以上脉象同时出现,与后世脉法的复合脉大致相同,这里从略。
以上关于“五脉应象”,“五脉六变”,“七诊”等脉法,由于在《内经》中缺乏更深入细微的说明,在脉象产生的机理上阐述亦不够明确,加之比较复杂,渐不为后世所重视,但总的来说,它是有实践的基础的,应当进一步认识和探讨。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提交成功,待审核后显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