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名老中医工作室  > 李旭  > 名医研究  > 经验总结

清热凉血法浅论

发布人: 更新时间:2019-08-27
本法常用于外感热病过程中的营、血分证侯。由于热炽盛,迫血妄行而发为斑疹以及衄血、齿龈出血以及严重时出现的吐血、咯血、便血等严重的出血倾向,从现代病理生理学角度分析,其涉及因素较为广泛,其轻者是由于高热与局部的炎症引起毛细血管脆性增大,常出现衄血、齿龈出血;而由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可引起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和出血,许多发斑性疾病如麻疹、猩红热、斑疹伤寒、登革热等往往由大量的皮疹出现,某些疾病的皮疹往往具有特征性。例如肠伤寒的玫瑰疹、流脑早期在腋前浅出现的抓痕样出血点、麻疹早期的口腔粘膜斑等,对临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中医认为,举凡温热病证热毒郁结涉及营血者,多发斑疹,治法上以清营凉血、泻火解毒,常用方如清营汤、化斑汤之类。此外,在温热病过程中,由于热毒深重、心肝火炽、血络受损、迫血妄行,会出现大量咯血、呕血、便血、尿血等情况,不同部位的出血反映不同脏腑器官的病变。如为热毒犯肺,肺络受损则为咳血、咯血或痰中带血;若为肝火亢盛、胃络受损,则致呕吐物中带血或呕吐鲜血、便血。此时应严密观察病人的全身情况,有无神智异常改变,或出现手足不温的厥逆证侯。从现代病理生理学角度来看,上述情况往往发生于较严重的感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例如感染性休克而出现的应激性溃疡,或因感染性休克导致的出血倾向。而大量的出血的本身也可以导致休克或使原来的病情加重。临床上中医应看重在实证与虚证之鉴别。如因实热之邪伤络应以清心泻火、凉血解毒,方如三黄泻心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之类。若为病及肝肾、由实转虚,出现肢冷汗出、脉微欲绝,是谓脱症,当以回阳救逆之法酌加凉血止血之品,寒温并用,益气活血,或结合现代医学手段救治。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提交成功,待审核后显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