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娜 赖海标经方医学工作室
一、病例整理如下:
患者,黄某,女,71岁,2021年1月2日初诊,患者女儿为吾好友,诉其母苦于尿痛尿频尿急3月有余,遂邀吾前往家中诊病,时值冬月,平素患者性格开朗,言谈欢快,那日只见患者盖一毛毯倾靠于沙发之上,痛苦面容,声音低位,言小便痛苦不堪,痛如刀割,尿痛甚则不敢饮水,不敢小便,整个膀胱区域均疼痛,痛甚则不能平躺需斜靠方觉舒,服用消炎药后症状加重,自服夏枯草、车前草症状无改善。已于外院完善相关检查,尿常规、血常规、中段尿培养无异常,双肾输尿管膀胱彩超、心脏彩超、心电图均无异常。查体:双下肢无明显浮肿,双目眼睑稍浮肿。
刻下症:尿痛、尿频、尿急,口干口苦,大便烂,四肢冰,双目眼睑轻微浮肿,诉数月来口腔溃疡此消彼长,情绪低落,因病因不明忧心忡忡,纳差,眠差。舌:暗嫩苔少,脉:弦细数。
诊断:
中医诊断:淋证
证型:太少合病 三焦不利 心火下移膀胱
处方:
北柴胡10克 桂枝10克
干姜5克 黄芩片10克
牡蛎(先煎)30克 炙甘草5克
天花粉15克 猪苓10克
茯苓15克 白术10克
泽泻10克 地黄10克
熟地黄10克 淡竹叶10克
川木通5克 生石膏(先煎) 10克
车前子10克 盐菟丝子15克
共5剂,上方加水800ml,煎至400ml,温服,每天2次
二诊2021年1月11日,患者女儿电话诉患者尿痛情况已明显改善,好了6成,现入睡难,心烦,前一日于当地镇区医院查验尿常规,尿白细胞阳性,尿潜血阳性,彩超仍无异常,问吾是否服用消炎药,吾思其中药疗效明显,鼓励其继续中药治疗,静观其变,必要时加入西药治疗。
处方:
北柴胡10克 桂枝10克
干姜5克 黄芩片10克
牡蛎(先煎)30克 炙甘草5克
天花粉15克 猪苓10克
茯苓15克 白术10克
泽泻10克 地黄 15克
知母10克 淡竹叶10克
合欢皮20克 酸枣仁(捣碎) 20克
共5剂,上方加水800ml,煎至400ml,温服,每天2次
三诊2021年1月14日患者女儿电话,诉患者精神明显好转,情绪明显开朗,小便明显好转,已无尿频尿急尿痛症状,现入睡好,唯眠中易醒。
处方:
北柴胡10克 桂枝10克
干姜5克 黄芩片10克
牡蛎(先煎)30克 炙甘草5克
天花粉15克 猪苓10克
茯苓15克 白术10克
泽泻10克 地黄10克
知母10克 淡竹叶10克
合欢皮20克 酸枣仁(捣碎) 20克
百合20克
共5剂,上方加水800ml,煎至400ml,温服,每天2次。后电话随访,诉已愈。
二、分析:
1.淋证:
淋证是以小便频数窘迫,淋沥不尽,短涩疼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表现的一种病证。对应西医膀胱刺激征,膀胱刺激征是指尿频、尿急、尿痛,也称尿道刺激征,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泌尿系统疾病,导致该疾病的原因很多,比如细菌和病毒感染,输尿管的结石、膀胱肿瘤、泌尿系统结核等疾病都会导致出现膀胱刺激征。临床需完善常规检查,继而对症治疗,但此例患者膀胱刺激征症状典型,却无任何阳性检查检验结果可供参考。
中医看来淋证的治疗首先要审查症候的虚实, 初起或在急性发作时属于实证, 久病多虚。“实则清利, 虚则补益”是治疗的淋证的基本原则。《朱丹溪心法》中写道:“淋有五,皆属热,清浊相干,蓄于下焦,故膀胱里急,膏血沙石,从小便出焉。”可见其病位在肾与膀胱,其主要病因病机为湿热之邪毒,侵于尿道、膀胱乃至于肾,使膀胱的气化功能失常而发生淋证。若病延日久,热郁伤阴,湿遏阳气,或伤阴及气,可导致脾肾两虚,病症由实转虚而见虚实夹杂。典型症状,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为诸淋所共有,因此病因之中“湿热”首当其冲。
2. 分析:
2.1体质分析:
考虑本例患者年事七旬有一,被尿痛折磨3月余,导致茶饭不思,睡眠质量差,舌:暗嫩苔少,脉:弦细数,因此八纲辨证此患者体质以“虚”为本,且阴虚明显。
2.2病症分析:
患者平素爱操心,诸事需亲力亲为方放心,此乃心火旺盛表现,心火下移小肠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操劳过度,体质差则易感湿热之邪,遂成下焦湿热下注,蕴藉膀胱,气化不行,不能宣通水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以及眼睑浮肿;患者体质虚弱,平素偶饮食不节,贪食煎炸热气,导致心脾虚火炎上,口腔溃疡迁延难愈;患者亦有明显心烦、口干口苦,此为肝胆郁热之象;四肢冰,小便稀烂,神疲乏力,此为中焦脾胃虚寒之象。
“人、证”总结:阴虚+肝胆郁热+中焦虚寒+心脾虚火炎上+心火下移膀胱+三焦不利,得用“方”思路=柴胡桂枝干姜汤体质+导赤散+五苓散。
2.3选方思路讲析:
2.3.1柴胡桂枝干姜汤
《伤寒论》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复下之,胸肋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柴胡桂枝干姜汤适用于寒热虚实燥湿错杂的状态体质,日本汉方家细野史郎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适用于疲劳性精神症状,女性此种情况最为多见,表现为有工作需要完成时精神好,但是私底下疲劳,情绪低落。因此连续的体力劳动、过多出汗,过度紧张容易形成柴胡桂枝干姜汤体质。这种性格及体质的描述,与本例患者及其吻合。
柴胡桂枝干姜汤全方之中,柴胡+黄芩+甘草,用治寒热往来,胸肋苦满,起到清热、解郁的效果;桂枝+干姜+甘草,用治心动悸而下利,起到温中通阳的效果;牡蛎+天花粉,用治惊悸、口渴而胸肋疲满,起到润燥、散结效果。调和之中既要调气解郁消热,又要调神定惊除烦,既要温中调和肠胃,又要生津止渴。患者胆热脾寒,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典型证型,遂此方为本例患者治疗中,定位体质的“靶向”方剂,定“人”(体质)之方。
导赤散,具有清心养阴,利水通淋之功效。主治心经火热证,或心热移于小肠,小便赤涩刺痛。方中生地甘寒,凉血滋阴降火;另加熟地,滋阴,补血;木通苦寒,入心与小肠经,上清心经之火,下导小肠之热,两药相配,滋阴制火,利水通淋,共为君药。竹叶甘淡,清心除烦,淡渗利窍,导心火下行,为臣药。生甘草梢清热解毒,尚可直达茎中而止痛,并能调和诸药,还可防木通、生地之寒凉伤胃,为方中佐使,另加石膏增强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效。此方为本例患者治疗之中,结合淋证、口疮病症方剂,为治“证”(症状、证型)之方。
五苓散为祛湿剂,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方中重用泽泻为君,以其甘淡,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臣以茯苓、猪苓之淡渗,增强其利水渗湿之力。白术、茯苓相须,佐以白术健脾以运化水湿。《素问·灵兰秘典论》谓:“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的气化有赖于阳气的蒸腾,故方中又佐以桂枝温阳化气以助利水,解表散邪以祛表邪。诸药相伍,甘淡渗利为主,佐以温阳化气,通利三焦,使水湿之邪从小便而去。此方为本例患者治疗之中,结合小便不畅、眼睑微浮肿之证,为治“证”(症状、证型)之次方。
三、总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疗效是检验诊治思路的验金石。此例患者的治愈,有赖于“方证人”思路的指引。在我看来,方证人思路中,“人”即患者的体质,是治疗思路的基石;“证”对应有两层含义一为症状,病症;一为由症状提炼得到的证型;“方”则是体质与证型和参后的结果,体质的正确辨识则就像一支锁定目标的洲际导弹,带着药效直捣病症贼巢,是决定中药疗效的重要因素。
温馨提示:本公众号文章旨在学术探讨与学术交流,不建议直接使用文中治疗方法,如需使用应咨询医生为好,谢谢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