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中医药文化馆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服务宗旨

发布人: 更新时间:2021-10-27
中山市中医药文化馆位于中山市中医院内,于2010年11月开放,2017年进行全新升级改造。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文化宣传的一面旗帜,文化馆拥有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山市科普教育基地、中山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广东省卫生计生宣传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结合光、声、影、音技术对文化馆进行升级改造,用新型科技手段讲述传统中医药文化。升级改造后的文化馆由原来的2层发展为4层,总建筑面积4258平米,常年开展各项中医养生文化科普活动。目前已接待了来自国内外余19万人次,其中包括各级领导、大中小学生团体、旅游团等,其中还包括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世界各国及港澳文化交流团队。对中医药科普知识的推广和普及、弘扬祖国医学、宣传中医国粹、传播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思想做出了突出贡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宣传传统文化、弘扬文化自信,培养21世纪优秀全面发展人才,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从而有力促进中医药知识的普及,着实提高中山市中医药文化科学素养、培养确立正确地健康观,并按照广东省、中山市各级科协年度工作的要求,有计划、按步骤地开展适合中山市青少年儿童的中医药知识科技教育活动。我基地将从本校实际出发,务实基础,发挥优势,开拓创新,在中山市学生中形成“爱中医、学中医、讲中医、支持中医”的浓厚氛围,特制定本科普服务宗旨。
 
 一、背景和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树立和落实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理念,对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防控救治,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医药学“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我院在文化宣传工作中严格遵循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深感要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中医药宝库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的责任。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传递中医药文化核心内涵,积极引导中小学生认识中医药,对于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地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长远影响。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为主线,围绕中山市委、中山市政府关于“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结合中山市中医药知识科普现状和发展前景,以提高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儿童中医药科学文化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秉着“中医药文化全民普及”的目标,在原有的中医临床医疗理念上开展科普教育工作,并把中医药文化科学普及教育活动从医院推广到社会为己任。
  (二)目标任务。
  1.结合〃馆校互动〃,以课堂带动热爱中医药气氛,成为中医药文化宣传建设特色基地。
  2.积极发动组织市、区级中医药相关知识竞赛,以活动促进我基地的科普教育,真正做到“参与、提高、落实”。
  3.加强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紧密依托上级科协、社区,积极创设良好的热爱中医药社会环境。
  4.采取措施、全基地动员,充分发挥现有师资才能,挖掘志愿者队伍,加强针对各个年龄段的中医药科普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三)工作理念。
  实现新时期中医药科普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且切实贯彻守正、创新、提升、协同、普惠的工作理念。
   ——创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创新发展,推进中医药科普的内容创作、表达方式、传播手段、管理运行机制等的全方位创新。
  ——提升。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以中医药科普信息化为龙头,着力实施重点工程,丰富优质科普内容,大幅提高科普的呈现效果和传播水平,大力提升科普的受益面和实效性。
 
  三、重点任务
  (一)健全科普教育组织,进一步提高教师科普教育水平,推动全员热情参与。
1.加强科技教育活动领导组织,全员参与科普教育。成立了由医院书记、院长挂帅的中医药科普教育活动领导机构,专职中医药科普工作人员3人,兼职科技辅导员30人,动员各科医师参与到相关专科专病科普教育宣传中来,将科普绩效与科室年底评优挂钩。
2.讲师定期参与中医药科学科普教育,列为个人年底评优考核之一。
(二)坚持科普宣传常态化,全面提高基地人员素质与中山市群众中医药素养水平,创新科普宣传形式,提升基地科技教育能量。
1.未来几年,我基地将坚持推进科普宣传的常态化工作。每年举行一次院规格相关健康日、专科专病科普宣传活动。邀请各专科专家进行相关领域体质、常见病的中医药调理相关讲座。
2.继续充分利用基地医院、文化馆、各个科室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中医养生操、药膳相关专科中医药知识推广。
(三)以《科普法》《中医药法》为指导,在临床工作、科研、宣教中进行中医药学科科普渗透。
1、科普教育知识面广、科学性强,与各学科具有紧密和显著的互补性,能活化学科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现有各门学科不仅具有科普教育的丰富内容,而且各学科中渗透的科普教育内容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他们构成了科普教育的启蒙基础体系,充分挖掘学科教育中的科普教育内涵,是开展科普教育的坚实基础。
2、抓综合实践活动,做到中医药科普教育“课程化”。综合可实施的中医药相关实践活动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健康科普教育内容,是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我们开发中医药健康教育实践阵地,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是提高科普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3、坚持科普教育的科学性、普及性、教育性。
  四、保障内容
1.师资保障
科普讲师均为中医一线临床医师,学科分布内外妇儿多个学科,且具备科普宣讲宣教工作能力,竞聘上岗。
2.资金保障
每年由医院中医事业发展经费中专批中医药文化宣传科普经费,用于我基地中医药科普教育推广工作。
3.政策支持
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与相关部门积极协调,持续深入推进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切实发挥义务教育阶段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对提升中医药文化素养,促进健康水平,培养中医药人才的积极作用。
4.场地支持
中山市中医院注重中医药文化科普、宣教、传承,医院长廊、门诊、住院部、药房,康复广场、学生宿舍均穿插展示和中医药文化相关元素。另设中山市中医药文化馆进行中医药文化系统展示。2018年底完成二期升级改造,升级改造后的文化馆增设数字互动程序、VR模拟体验区等,提升科普参与互动感;结合青少年的喜好,增设医疗相关互动游戏;增设现代中医体质辨识设备,让参观者更加了解科技化中医;增设两款形象代言人“小杏杏”“小林林”,以人们耳熟能详的中药材“灵芝和人参”为原型,结合医师及药师身份,活灵活现地将中医药知识进行科普,现两款形象代言人圈粉无数。
四楼中药世界:结合当代美学设计,巧妙利用光的折射将药物标本馆打造为一所“水晶宫”,分区将生药标本、浸制标本、腊叶标本、真伪标本及广东道产药材、中山特色药材、广东凉茶等内容进行科普展示,极具观赏性。
 

 
  我基地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和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各项相关的规章制度,规划着新一轮的中医药科普教育蓝图发动社会广泛参与,迎来中医药科普教育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