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十九)
发布人:
更新时间:2023-06-08
李某某,男,70岁,退休,初诊:2015年4月15日
主诉:胸痛2天
初诊:2天前因情绪激动后出现持续胸痛,伴冷汗出,气促,心悸,当时在家中休息后胸痛症状稍缓解,此后仍反复数次发作性胸痛。症见:精神倦怠,胸闷痛,伴心悸,活动后气促,乏力,少许畏寒,双下肢无浮肿,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咯痰,纳少,寐欠安,小便量可,大便尚调。舌质淡暗,苔白厚腻,脉沉涩。血常规,生化,凝血,肝功未见明显异常,心梗五项提示:CK 680 U/L,CK-MB 120 U/L,肌钙蛋白 12.6 ug/L,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医诊断:真心痛(心脉瘀阻、阴寒凝滞)。西医诊断:急性心肌梗塞。
此为阴寒凝滞、心脉瘀阻不通、气血运行受阻所致,法当活血化瘀、温阳散寒为法,方拟加丹参饮合瓜蒌薤白桂枝汤减治之:
砂仁10g后下 丹参20g 檀香15g 薤白15g
桂枝15g 瓜蒌15g 郁金10g 制附子10g
延胡 15g 厚朴10g 龙骨20g先煎 牡蛎 20g先煎
上方加水800ML,煎取200ML,每日一剂,连服4剂。
二诊:服用前方后患者精神好转,胸闷痛较前有所减轻,心悸减轻,无恶心呕吐,,纳一般,睡眠一般,小便量可,大便尚调。轻微活动后气短,出汗多,舌质淡暗,脉沉弦无力,察其面色淡白,诊其舌淡暗,苔白,脉沉无力。此乃寒邪伤及阳气,中气不足,法当在前方基础上去龙骨,牡蛎,制附子,加用黄芪,党参,五爪龙,拟方如下:
砂仁10g后下 丹参20g 檀香15g 薤白15g
桂枝15g 瓜蒌15g 郁金10g 黄芪30g
延胡 15g 厚朴15g 党参 20g 五爪龙15g
上方加水800ml,煎至200ml,每日一剂。连服5剂。
三诊:服用前方后患者精神明显好转,胸闷基本缓解,无心悸,无气促,自觉时有腹胀,纳差,稍倦怠乏力,二便尚调。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查体:BP:100/60mmHg。心界正常,心率78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患者现腹胀,纳差,稍倦怠乏力,此乃脾胃之气亏虚,法当健脾益气为法,拟方如下:
党参 15g 白术15g 茯苓15g 甘草 5g
木香10g后下 厚朴15g 麦芽15g 鸡内金 15g
上方加水800ml,煎至200ml,温服,日一剂。连服4剂
四诊:患者神清,精神可,无胸闷气促,无心悸,无腹胀,纳可,睡眠可,小便量可,大便调。查体:BP:114/63mmHg。心界正常,心率76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患者病情稳定,予带药出院。
按:急性心肌梗塞属中医“真心痛”范畴。中医理论认为真心痛的病机有虚实之分,实多因痰浊,血瘀,寒邪,气滞痹阻胸阳,心脉不通。或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发为本病,与心、肝、脾,肾脏相关。该患者入院前后均有胸闷痛,舌脉象均提示有血瘀征象,心悸,畏寒,倦怠,阳气不足,故予活血化瘀,温阳散寒之法取效;二诊时以活动后气短,汗多表现为气虚,故在原方基础上加予黄芪,党参,五爪龙补气之法取效;三诊时患者胸闷心悸基本消失,表现为腹胀,纳差,乏力,脾虚失运,予健脾益气之法获效。真心痛病机之根本虽在于心脉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但不能一味活血化瘀通络,应放眼于患者病证之根本,辨清其病源之根本在于寒凝或气滞或痰浊作祟,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加强辛温通阳,标本同治,才能取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