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名老中医工作室  > 李燕林  > 名医研究  > 典型医案

李燕林教授治疗痹证医案-3

发布人:徐娟 更新时间:2020-10-10

许某,男,73岁。发病节气:夏至。

初诊日期:201974日。

主诉:反复双下肢水肿1年余,加重伴发热半月余。

现病史: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冠心病、痛风病史多年。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患者未加注意,双下肢水肿休息后可缓解。半月前患者双下肢浮肿症状加剧伴有发热,发热多于每日1014时,发热前无明显恶寒,热退无明显汗出,伴右上肢红肿疼痛,神疲乏力,口干,双手时有抖动,纳一般,眠可,小便量少,色黄,大便干结,231行。舌红,苔少,脉细数。

西医诊断:痛风;糖尿病

中医诊断:痹证、发热(气阴两虚夹湿)。

治法:养阴透热祛湿。

方药:考虑患者年老体弱、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易于入里。内有气阴两虚,易生内热,热邪耗气伤阴,则津液亏少,则神疲乏力、口干。外在年老体弱、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袭,素体阴虚,外邪入里化热,与内在虚热相合,专伏阴分,则多见发热。目前患者关节红肿,肤温升高,考虑患者发热与痛风相关,根据中医治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中医治法以养阴透热为原则,拟青蒿鳖甲汤加减, 

青蒿15g,醋鳖甲15g,知母15g生地黄10g,牡丹皮15g,百合15g,忍冬藤20g,白芍15g

上方加水至800mL,煎至200mL,温服,日1剂。早晚温服。

予四剂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二诊:201978日。

患者神志清,精神较前好,无发热,右上肢红肿疼痛较前减轻,活动受限,四肢乏力、口干较前减轻,纳一般,眠可,无消瘦,小便量少,色黄,大便可,11行。根据效不更方原则,守方继服。再服4剂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按:该病属中医外感发热范畴。本案患者发热特点,虽非夜热早凉青蒿鳖甲汤的典型特征,但其发热从已至未时,属少阳经当令;热退无汗、舌黯红苔光、脉虚数,为阴分伏热之证。故使用青蒿鳖甲汤养阴透热取得良效。青蒿鳖甲汤出自《温病条辨》,是治疗温病后期的经典方剂,有养阴透热之功,主治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之温病后期阴分伏热证,临床上既可治疗各种疾病所致余热未清、邪伏阴分、气津两伤者,又可治少阳疟之偏于热重者。方以青蒿芳香逐秽开络,鳖甲养阴入络搜邪,知母清热邪而止渴,牡丹皮清少阳血分热,百合清心养阴,生地黄、白芍清热解毒、养阴生津,忍冬藤清热解毒、通络止痛。诸药合用,养阴透热兼顾,气营伏火得泄。正如吴鞠通评此方有先入后出之妙,青蒿不能直入阴分,有鳖甲领之入也。鳖甲不能独出阳分,有青蒿领之出也,故该方针对发热不退、邪伏阴分、伴气阴两虚的老年肺炎患者尤为有效。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提交成功,待审核后显示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