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级工作室  > 白伟杰  > 名医研究  > 典型医案

11月 医 案2

发布人: 更新时间:2024-03-28

患者姓名:袁XX         性别:女         年龄:71          

202399日初诊:

症见:右下肢乏力痹痛1月。患者于630日因右盆腔良性肿瘤在中大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出现右下肢痿软乏力、麻痹、右足背伸力弱,活动受限。近5天咽部不适,咳嗽咯黄痰,口苦欲饮,睡眠不佳,大便通畅,小便黄。

既往史:右侧小腿中下段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完全性)

查体:右足部浮肿,右侧下肢近端肌力5级,远端肌力3级;右侧下肢小腿前侧,足底部感觉减弱,鞍区感觉正常;右膝腱反射(+),跟腱反射(+)。舌红,苔薄白,脉弦。

西医诊断:1.盆骨良性肿瘤2.下肢静脉肌间血栓形成

中医诊断:痿病(痰瘀痹阻证)   

处方: 

中医治疗:

(1) 中药:

北柴胡15.克  黄芩片15.克  明党参20.克  法半夏10.克  

炙甘草10.克  生姜10.克  黑枣10.克  燀苦杏仁15.克

桔梗15.克  姜厚朴10.克  茯苓15.克  薏苡仁20.克

瓜蒌皮15.克  浙贝母10.克  桑白皮15.克  白芍15.克

炒莱菔子15.克  紫苏子10.克  麸炒白术15.克  广藿香15.克

煎服 每日1剂   3天

(2) 针刺运动疗法(2次/周,共6次)

取穴:肾关(双)  解穴(双)  痛肾(右)  足三里(左)

      三阴交(右)  足三重(左)  火硬(左)  门金(右)

      灵骨(右)  大白(右)  劳宫(左)

西医治疗:

利伐沙班片(集采) 10mg*30片10mgpo(口服)1日1次14天

普瑞巴林胶囊(集采) 75mg*32粒2粒po(口服)1日3次14天

甲钴胺片(集采) 0.5mg*48片0.5mgpo(口服)1日3次14天

瑞舒伐他汀钙片(集采) 10mg*28片10mgpo(口服)1日1次(晚上)14天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集采) 20mg*28粒20mgpo(口服)1日2次14天

曲马多缓释片(进口) 100mg*10片100mgpo(口服)1日1次(晚上)14天

 

20231014日二诊:

症见:复诊。患者于630日因右盆腔良性肿瘤在中大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出现右下肢痿软乏力、麻痹、右足背伸力弱,活动受限。经治疗右下肢较前有力,不用扶持可独立站立,右足疼痛程度减轻,肿胀同前。

查体:同前

西医诊断:1.盆骨良性肿瘤2.下肢静脉肌间血栓形成

中医诊断:痿病(痰瘀痹阻证)  

处方:

(1) 中药:

当归10.克  白芍15.克  茯苓10.克  麸炒白术15.克

泽泻10.克  川芎10.克  茜草15.克  醋鳖甲25.克(先煎)

北柴胡10.克  郁金10.克  薏苡仁20.克  芡实15.克

黄芩片15.克  麸炒枳实10.克  薤白10.克  牡蛎45.克(先煎)

桂枝10.克  炙甘草10.克  生姜10.克  瓜蒌皮20.克

上方用法如下:煎服每日1剂   7天

2)①针刺运动疗法(同前)

     ②火针

西医治疗:

利伐沙班片(集采) 10mg*30片10mgpo(口服)1日1次14天

普瑞巴林胶囊(集采) 75mg*32粒2粒po(口服)1日3次14天

甲钴胺片(集采) 0.5mg*48片0.5mgpo(口服)1日3次14天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集采) 20mg*28粒20mgpo(口服)1日2次14天

曲马多缓释片(进口) 100mg*10片100mgpo(口服)1日1次(晚上)14天

 

2023114日三诊:

症见:复诊。患者于630日因右盆腔良性肿瘤在中大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出现右下肢痿软乏力、麻痹、右足背伸力弱,活动受限。经治疗右下肢较前有力,不用扶持可独立站立,右足疼痛程度减轻,肿胀较前好转。

查体:同前

西医诊断:1.盆骨良性肿瘤2.下肢静脉肌间血栓形成

中医诊断:痿病(痰瘀痹阻证)  

治法:

处方:

当归10.克  白芍15.克  茯苓10.克  麸炒白术15.克

泽泻10.克  川芎10.克  茜草15.克  醋鳖甲25.克(先煎)

北柴胡10.克  郁金10.克  薏苡仁20.克  芡实15.克

黄芩片15.克  麸炒枳实10.克  薤白10.克  牡蛎45.克(先煎)

桂枝10.克  炙甘草10.克  生姜10.克  瓜蒌皮20.克

上方用法如下:煎服每日1剂   7天

2)针刺运动疗法(同前)

西医治疗:同前

 

 

按语:(字数不少于100)

痿证是一种临床表现为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多伴有肌肉萎缩的病证,常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根据临床表现相当于西医学中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神经炎、运动神经元疾病、脊髓病变等神经病变。《素问·痿论》是论述痿证最早的文献,认为“五脏使人痿”,并阐述了痿证与脏腑、经脉的联系,明确了痿证的治疗原则为“治痿独取阳明”,而针刺取穴原则为“各补其荥而通其俞”。痿证为临床难治之证,病程长,且缠绵难愈,而周围神经损伤所致的痿证,是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病,是导致人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损伤神经所支配区的运动、感觉和营养均可发生障碍,临床上表现为肌肉瘫痪,皮肤萎缩,感觉减退或消失。针刺治疗的现代研究表明可能通过刺激神经,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