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某,女,57岁,2016年11月20日初诊。左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半年余,加重1周。患者半年前因受凉出现左肩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曾到当地医院就诊,查X线片示:左肩关节骨质未见明显异常。予药物止痛、膏药外敷等对症处理。经治疗后,患者症状反复,疼痛呈进行性加重,遂至中山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症见:左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遇寒湿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无发热恶寒、盗汗自汗等不适,纳一般,眠差,二便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体格检查:左肩关节稍肿胀,喙突处压痛阳性,左肩各方向活动均受限,以上举外展及背伸活动受限为主。中医诊断:肩痹,证候诊断:寒湿阻滞、气血虚弱。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益气养血。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处方:独活、伸筋草各20 g,桑寄生、当归、鸡血藤、延胡索、桂枝、木瓜、黄芪、细辛各15 g,白芍、牛膝各10 g,甘草5 g。7剂,每天1剂,加水800 mL,煎至200 mL,温服。
2016年11月27日复诊:左肩关节疼痛明显缓解,活动稍受限,寒冷天气加重依然明显,稍乏力,无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等不适,纳可,眠一般,二便调。舌质淡红、苔少,脉沉弦。体格检查:左肩关节无肿胀,喙突处压痛弱阳性,左肩各方向活动稍受限。高教授予调整方药,拟加味四物汤加减以养血活血,温经散寒。处方:熟地黄20 g,当归、白芍、川芎、桂枝、生姜各15 g,延胡索10 g,甘草5 g。7剂,每天1剂,加水800 mL,煎至200 mL,温服。
患者复诊,疼痛、乏力症状及受寒加重等明显改善。继续服用1周,患者肩部无不适。
按:患者初诊时辨证为寒湿阻滞、气血虚弱,治疗以祛风通络,散寒除湿,益气养血,方中重用独活为君,辛苦微温,善治伏风,除久痹,且性善下行,以祛下焦与筋骨间风寒湿邪。臣以细辛入少阴肾经,长于搜剔阴经之风寒湿邪,又除经络留湿;鸡血藤补血活血,舒筋络而利关节。桂枝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伸筋草舒筋活血,补气通络。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佐以桑寄生、牛膝以补益肝肾而强壮筋骨,且桑寄生兼可祛风湿,牛膝活血以通利肢节筋脉。当归养血和血,黄芪、甘草健脾益气。治疗1周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但寒冷天气加重依然明显,考虑患者寒邪阻滞,予调整处方,拟加味四物汤加减以养血活血,温经散寒,服药后患者自述症状明显改善,继续服用1周,患者肩部无不适。
高师评语:《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正气亏损为内因,风、寒、湿三邪侵袭机体为外因,闭阻肩部筋脉、气血、肌肉、骨节,据患者禀赋素质不同,可有寒化、热化之分,日久不愈,病程缠绵,常形成痰瘀互结,引发肢体酸楚、疼痛、活动不利或麻木,发为肩痹。肩痹多是日积月累劳损所致,常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肩痹的防治,重在预防,自我保健尤为重要。《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首先日常生活中应加强锻炼,如太极拳、散步等,调节自身素质,加强抗御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其次,注意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夏季暑热,不要贪凉受露、暴饮冷饮等。秋季气候干燥,但秋风送爽,天气转凉,要防止受风寒侵袭。寒冬季节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此外应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