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级工作室  > 高大伟  > 名医研究  > 流派渊源

论经典对肩痹病因病机的认识

发布人: 更新时间:2024-04-15

肩痹又称漏肩风、肩凝症,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肩关节周围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关节屈伸不利等症候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称为肩关节周围炎,好发于50岁左右的人群,故又称“五十肩”或“冻结肩”

肩痹中医辨证病因不外乎内因和外因,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肩痹。

《内经》:“七七肾气衰”,概括了肩痹的内因,即人至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中藏经·五痹》曰:“肾气内消……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惑,而众痹生焉”。肩痹主要源于素体虚弱,久病后耗伤肝肾,损伤精血,导致正气不足,复感风、寒、湿邪而致。均揭示了正气亏损为肩之主要内因。

《素问·痹论》记载:“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平素体虚,正气不足,卫外不固,腠理空虚,易为风、寒、湿之邪乘虚侵袭,风、寒、湿三邪合而为痹,闭阻筋脉、气血、肌肉、骨节而致营卫行涩,经络不通,症见肢体酸楚、疼痛、活动不利或麻木,舌淡(或淡胖)、苔白腻,脉弦紧(或滑)等。缘居住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淫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如张子和《儒门事亲》曰:“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失度,触冒风雨,寝处潮湿、痹从外入。”因此外因主要为邪气的侵袭。

总之,正气亏损为内因,风、寒、湿三邪侵袭机体为外因,闭阻肩部筋脉、气血、肌肉、骨节,同时根据患者禀赋素质不同,可有寒化、热化之分,日久不愈,病程缠绵,常形成痰瘀互结,引发肢体酸楚、疼痛、活动不利或麻木,发为肩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