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级工作室  > 郑臣校  > 名医研究  > 典型医案

医案四

发布人: 更新时间:2024-04-11
患者姓名:刘某某      性别:男性     出生日期:1973-05-04

就诊日期:2015-2-2    初诊、复诊     发病节气:大寒

 

主诉:反复右小腿红肿疼痛1年余,再发加重1个月余。

现病史:缘患者于1年余前因外伤后出现右小腿红肿疼痛,曾在外院诊断为“骨髓炎”并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分期行多次手术。病情稳定后出院。1个月余前发高烧后再次出现右小腿红肿疼痛,经抗感染对症处理后症状可缓解,但易反复。症见:神识清,精神可,表情自然,患肢红肿疼痛,纳眠可,二便调。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一般;曾经患慢性疾病,有糖尿病病史。 

过敏史:未发现。

体格检查:右小腿见手术疤痕,局部红肿疼痛,无渗液,肤温升高,轻压痛,活动稍受限,患肢肌肉正常,可扪及足背动脉搏动,远端趾动血运正常,感觉可。

辅助检查:本院MRI检查报告示:右胫骨中段骨髓腔内大片长T1信号,压脂T2WI呈高信号,长度约197mm,胫骨前方见多发骨皮质缺损区,增强扫描骨髓腔内病变边缘中等程度强化,小腿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右胫骨附骨疽

证候诊断:湿热蕴结

西医诊断:右胫骨慢性骨髓炎

治    法:清热利湿,化瘀通络。

处    方: 白芷    3g    贝母     5g    防风     10g    赤芍    10g  归尾    10g   

           甘草   5g   皂角   5g    穿山甲  5g   天花粉  5g    乳香  5g   

           没药   5g    金银花  10g   陈皮    10g

              水煎服,共7剂,日一剂。

复诊:2014-8-08  症状:右小腿红肿疼痛较前减轻,肤温不高,活动受限改善,无咳嗽,无咯痰,纳眠可,二便调。舌红红,苔黄,脉滑数。

处方:守上方去防风、天花粉,继续服用半个月。

心得体会:患者附骨疽,辨证为湿热蕴结证,予仙方活命饮加减,方中用银花为君,意在清热解毒,白芷、防风为臣,助银花透邪透散的作用,归尾、赤芍、乳香、没药为臣以活血通络消肿止痛,贝母,天花粉为佐,既化痰,也有助于散结消肿,穿山甲,皂刺以溃坚排脓,陈皮以舒展气机又能化湿,甘草既能清热解毒,又能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化瘀通络之功。

 

按语:《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附骨疽者,由当风入骨解,风与热相搏,复遇冷湿,或秋夏露卧,为冷所折,风热伏结壅遏,附骨成疽。《外科精义》卷上:“夫附骨疽者,以其毒气深沉,附着于骨也。”《灵枢·刺节真邪》:“有所结,深中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治疗时应审因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型,选择不同治疗方药,内服、外用结合,配合饮食调理,去除病因,帮患者解除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