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老中医工作室  > 赖海标  > 名医研究  > 典型医案

赖海标教授医案之“真热假寒”证治一则

发布人: 更新时间:2025-01-26

患者陈某某,男,82岁,住院号:37xxx1,因“进行性排尿困难1年余”于去年夏天入院。入院诊断:1、前列腺癌D期 多发骨转移 膀胱转移 2、右肾囊肿 3、胸腔积液 4、心包积液。
患者曾于1年前在我院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当时病理为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5+3=8分,磁共振提示前列腺癌(D期),定期返院内分泌治疗,效果不佳,后行双侧睾丸切除术,症状仍逐渐加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指标持续升高。体格检查:肛门指检可扪及前列腺增大,质硬,有结节,移动度差,压痛。辅助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83.71ng/ML。腹部+盆腔增强CT示:“考虑前列腺Ca,并多发骨转移瘤;考虑前列腺Ca侵及膀胱可能性大。”
患者为老年男性,CT提示前列腺癌多发骨转移、膀胱转移,属CRPC期(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已行内分泌治疗及切除睾丸去势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患者拒绝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于是请赖海标教授会诊。
中医四诊:患者神清,精神疲惫,胃脘胀闷,食后加重,腰腿部疼痛不适,冷天加重,四肢喜温。下床活动后下肢水肿,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无头晕头痛,无心悸,偶感胸闷,纳眠差,喜冷饮,大便质软、易解出,偶伴里急后重感。舌质淡红,苔薄黄,双侧脉沉,尺脉有力。专科查体:全腹软,上腹肌紧,四肢肤温低,下肢肤冷明显。双下肢中度水肿,无颜面浮肿。
赖海标教授诊查后认为:临床辨证应先辨八纲,再辨方证。现常人穿短袖单衣,但患者却身着4件上衣,畏冷喜温,四肢肤温低,中药热奄包热敷腰腿痛减,有表寒之象。但患者却喜冷饮,小便有灼痛,尿色偏黄,大便伴有里急后重感,有时口干口苦,咽干,苔薄黄,双侧脉沉,尺脉有力,显见有里热表现。综合来看,属表寒里热证,表虚里实证。《伤寒论》第11条云:“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因此,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辨为真热假寒证,外寒内热证。邪热郁于内,阳气不能外达,“阴阳之气不能顺接”,故有肢冷的外寒症状表现,即所谓“热深厥亦深也”。表寒是假象,里热才是本质。 在这种寒热错杂情况下,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至于为表面假象所迷惑。
此外,患者阳明里热,邪热侵犯膀胱,水热互结,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不利,进行性排尿困难,逐渐出现下肢水肿。邪热耗伤津液,故有喜冷饮,小便有灼痛,尿色偏黄,偶口干口苦,咽干等症。少阳之邪横逆犯胃,胃气不和,故见胃脘部胀满不舒服,食后加重(可理解为“心下急”)。因此,本例辨为胃热夹饮证,六经辨证考虑为少阳阳明合病,水热互结于下焦。方药以大柴胡汤合五苓散加减。
茯苓15 g、猪苓10g、泽泻10 g 、白术10 g、桂枝10 g、柴胡15 g、大黄5 g、枳实15 g、黄芩15 g、法半夏10 g、生姜10 g、大枣10 g。水煎服,每天2剂,早晚各一剂,共3剂。
服药后,患者精神好转,小便较前顺畅,双侧腰腿部疼痛减轻,胃纳好转,大便调。自我感觉明显较前好转。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且属晚期,已多处转移,治疗应以改善症状,减轻痛苦为重点。发挥中医辨证论治作用,扶正抑瘤,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大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