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老中医工作室  > 赖海标  > 名医研究  > 典型医案

罕见早餐腹痛20年,中医经方建功立效

发布人: 更新时间:2025-01-26

病史:
患者女,55岁,精神好,平素体健。患者有一罕见的症状,自诉20年来每天早餐时必有腹痛,无论几点早餐,也无论食物种类,只要进餐几分钟后即出现全腹疼痛,停止进餐趴在餐桌上休息一会腹痛会自然停止,恢复正常,然后继续进餐则无腹痛,中餐及晚餐无腹痛。另外,偶有晨起口苦,两上臂有时畏寒,余无不适。20年来曾到医院胃镜检查及治疗,未找到病因,治疗也无效,每天早餐前已做好腹痛的心理准备,因早餐腹痛可自行停止,觉得并无大碍,因此拖到现在。这是笔者首次碰到如此怪异的病例。
治疗经过:
8月21日首诊:
中医辨为少阳枢机不利,胆郁横逆犯脾胃,予小柴胡汤加白芍:
柴胡10g,黄芩10g,清半夏10g,党参10g,生姜10g,大枣15g,炙甘草5g,白芍15g
7剂,每天一剂,水煎服。
8月28日二诊:
患者入诊室即喜笑颜开,诉服第一剂药后翌日(22日)早餐无腹痛,22-27日连续6天早餐均无腹痛,是20年来从未有过的情况。今早(28日)早餐时可能吃了少量冷饮,出现轻微腹痛,但也比以前腹痛程度及范围明显减轻。按上药黄芩减为5克,7剂,水煎服以善后,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讨论:
1.《伤寒论》272条:“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欲解时也可以理解为“欲作时”、“欲剧时”,早上7-9点为辰时。20年来每天早餐时必有腹痛,甚至饮水也痛,中餐及晚餐无腹痛,应与邪伏少阳有关。
2.小柴胡汤的或然症,见于96条小柴胡汤项下:“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楼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鞕,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共提出了七项或然症。其中的“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多数注家认为腹痛是寒邪郁滞所致,故去黄芩之苦寒,加芍药之酸敛,解痉通痹以缓急止痛。
3.腹痛原因颇多,寒热虚实皆可腹痛。少阳病传里或少阳病夹里证,实则阳明,虚则太阴,即中气足则少阳阳明合病,中气虚则少阳太阴合病。少阳病致腹痛,原因大概有三:一是太阴脾虚而腹痛,表现为腹满时痛,喜按喜温;二是少阳热传阳明而腹痛,表现为腹痛甚,拒按便结;三是少阳木郁,木陷土中而腹痛。从加减药物来看,去黄芩之苦寒,加芍药之酸敛,乃治土虚木陷之腹痛,芍药味酸入肝,补肝之体,泻肝之用。后世的“痛泻要方”治腹痛下利用芍药,即寓此义。如为少阳热传阳明而腹痛,则黄芩不必去。因此少阳病腹痛,是否去黄芩,还要看寒热虚实。
4.小柴胡汤主治邪在半表半里阳证,即少阳证,柴胡和甘草是此证之主药,二药不能少,其余皆可替换加减。柴胡味辛苦,性微寒,柴胡之疏散,乃疏散木气之郁。肝胆均属木,胆为甲木,属阳木。肝为乙木,属阴木。柴胡入肝则疏散肝之郁气,郁气散则自然升,以肝经从下走上故也,是以其疏散之性而故有的。柴胡入胆,也是疏散木气,效果则是降胆木之郁气,因为胆经从上走下,也是疏散的结果。故柴胡不能看为独升,也不能看为独降,可视为疏散药,入肝则随肝气升,入胆则随胆气降,是随其所入之经散其气,而能升能降,故能主“寒热邪气”(如本经所云)是也。柴胡配甘草,可视为轻剂的平肝胆药,加入其他药是放大其作用、扩大其作用范围,如配半夏生姜即小半夏汤,则加强降逆和胃止呕,因为少阳证“喜呕”也。配人参甘草大枣,能益胃生津,固护中气,因为外邪已突破“表”,到半表半里了,故徐灵胎说“小柴胡汤之妙,妙在人参”。柴胡配黄芩,或柴胡配芍药皆能平少阳之火,柴胡配黄芩偏重于苦降,柴胡配芍药偏于酸敛。如常见的肝风克脾所致腹痛,乃肝偏于燥,故用芍药之酸收之性来敛阴柔肝,润肝之燥。相比之下,黄芩偏苦燥,无润肝之用。芍药味酸微苦,故亦能降少阳相火。在寒热往来差不多的情况下,用芍药就不必再用黄芩,用了黄芩也就不必用芍药。但是若热多寒少,或但热无寒的少阳病,则宜芍药和黄芩并用。
小柴胡汤为千古名方,临床应用广泛,加减法极多,疗效颇佳,值得深研细斟。是以为记,请各位方家指正。